会议回顾|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专题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24-07-07会议现场
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一场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为主题的专题论坛,于7月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论坛为深入贯彻落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战略,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一步推动相关事业迈上新高度汇聚共识、贡献力量。
本次论坛由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联合承办,太和智库、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北京中知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知产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协办。论坛期间,来自行政、司法、高校、企业等多个领域的嘉宾,发表了富有洞见的主题演讲,演讲内容深邃而广泛,吸引了人工智能产业及知识产权行业的数百名专业人士参与。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孟波主持论坛致辞环节。
主持人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局长 孟波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副局长、战略规划司司长 葛树
北京市人民政府领导 孙硕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朱雅频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任雪峰
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等行政及司法机关的相关领导莅临本次论坛,并致辞。随后,来自司法机关、学术界、产业界以及实务界的多位嘉宾进行了精彩发言。
主持人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院长 刘双玉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院长刘双玉主持主旨演讲环节。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 郭禾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郭禾,以“工具还是作者——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为主题,进行精彩分享。他认为,人工智能系统在现阶段只能被界定为人类创作的工具,不宜将其作为法律主体拟制为作者或者创造者。进而,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即使具备独创性,也只能是人类的创作,而非机器的创作。
泰国中央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法院法官丰缇蓬·桑特拉桑蒂克
泰国中央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法院法官丰缇蓬·桑特拉桑蒂克的主旨演讲从国际视角出发,结合具体司法实践案例,讨论了“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的法律边界”“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版权保护”与“人工智能的发明人身份”等问题,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借鉴意义。
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副主任 万勇
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副主任万勇,从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检察办案力度、深化综合履职等三个方面介绍了知识产权检察工作。他表示,“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如何保护人工智能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时代赋予检察工作的新课题。检察机关将不断努力探索、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综合保护质效,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英中贸易协会高级总监 朱俊博
英中贸易协会高级总监朱俊博,在演讲中介绍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产权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英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治理路径。同时他对美国和欧盟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展开介绍,并从专业角度进行了行业观点的总结。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王在邦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王在邦,从人工智能开启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人工智能塑造中美战略竞争新态势、人工智能呼吁国家科技发展新战略,三个角度进行主题演讲。他认为,以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和新材料等为主体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正迎面扑来,我们需要以全球视野、时代意识和战略自觉来思考人工智能。
北京大学(深圳)国际法学院教授 丹尼·弗里德曼
北京大学(深圳)国际法学院教授丹尼·弗里德曼的演讲,主要围绕创作和生成版权的标准展开论述,从中国司法案例入手分析版权问题,对中国现有的版权基础架构进行深入研究,为知识产权领域的创新融合带来全新视角。
主旨演讲环节结束后,成果发布环节又紧锣密鼓的展开。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检察长田向红主持成果发布环节。
主持人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检察长 田向红
贯通仪式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周立权 、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姜颖、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首席专家郎佩佩共同参与“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系统、北京互联网法院'天平链’、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北数链’”贯通启动仪式。三个平台系统的贯通将共同强化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运营与保护,不仅提高了各主体间数据应用效率,为数据要素打造了安全可信的流通环境,也有助于当事人以更低成本维护权益,起到了定纷止争的作用。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祁治国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发布《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关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刑事合规风险提示》(以下简称《提示》)。在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北京市检察机关全面梳理人工智能领域的潜在刑事合规风险,聚焦知识产权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保护等领域,做出逐一提示和详细解读。北京市检察机关通过发布《提示》的方式,旨在引导和保障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发展、健康发展,为北京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贡献力量。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周立权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与不正当竞争问题研究》课题成果。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围绕前端模型训练环节与后端内容生成环节,深入探讨私权保护与合理使用的边界,助力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技术革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数字法学教研中心主任、未来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 张吉豫
生成式人工智能著作权问题评测基准及平台建设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未来法治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数字法治实验室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著作权问题评测基准及平台建设》。该评测基准及平台建设以社会多元共治为理念,以积极发挥科研院校等社会更多主体力量、共同助力人工智能向善发展为宗旨,评测当前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涉及侵犯著作权的情况。评测基准包含普通侵权测试、公有领域测试、合理使用测试等三个测试维度,综合使用提示词注入攻击、诱导攻击、聊天机器人越狱攻击等模型攻击方法,针对小说、诗歌、新闻等作品进行提问,分析生成内容的实质性相似比例、著作权边界考虑、模型攻击难度、过滤措施检验情况等指标,以帮助人工智能提供者更好地保护著作权,以及注重保留著作权法为公共利益留有的空间,同时为界定责任分配、合理注意义务的边界提供参考。
圆桌对话
为了加强数字经济产学研各方的交流互动与观点碰撞,论坛还特别设置了圆桌对话环节。本环节由太和智库研究员幸自奇主持。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规划计划处处长杨国鑫、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监督庭庭长冯刚、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闫俊瑛、澳门大学法学院教授西莉亚·马蒂亚斯、北京知产宝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EO普翔等嘉宾参与讨论。各嘉宾围绕人工智能的保护和应用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本次论坛,汇聚了产学研领域的智慧力量,深入研讨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协调共进关系,取得了丰硕的经验成果。论坛也为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对人工智能产业的赋能作用,促进新时代数字经济的稳步发展,努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北京典范,贡献出卓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