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模拟法庭决赛
时间:2018-12-05日常生活中,不论是逛街、购物,还是旅游出行,我们总会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服务中发现“心之所属”,在一次次的交易中加深信任,进而成为熟客。你可曾想,这份信任反倒会成为商家牟利伤人的工具?
这种现象,便叫作“杀熟”——购买同样的产品或服务,老客户反而要比新客户花钱更多。“杀熟”不是新事物,也并非线下独占。你若常去某家餐饮店就餐,与店主、伙计熟悉后,久而久之,反而会出现被怠慢现象,这是因为店主清楚,你已习惯了来此就餐,服务随意些也没关系,对待新客倒是格外殷勤。
而在大数据的加持下,这种“杀熟”可能更为隐蔽,在广泛使用的网站或App上,同一份外卖、同一家酒店、同一班飞机……明明是相同的东西,为何却有不同的价格?商家的行为是否涉嫌价格欺诈?消费者利益如何保护?隐藏的法律问题如何解决?
活动简介
本次模拟法庭决赛由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社会责任和治理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宪法与部门法关系研究”学术创新团队主办,是宪法人权周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比赛将以“大数据杀熟”为主题,经层层选拔产生的两支队伍将分别担任中国消费者协会和被告公司的代理律师,在法庭上展开激烈的交锋。
同时,本次法庭庭审将采用美国最高法院的审理模式,我们邀请到郑戈、汪庆华、刘权、张翔、郭锐五位知名教授、学者担任本次庭审的大法官,作出最终的裁决。
活动信息
时间:2018年12月5日(周三)14:00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商学楼0105
比赛介绍:
(一)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社会责任和治理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宪法与部门法关系研究”学术创新团队
(二)协办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协会
(三)决赛法官
郑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
汪庆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刘权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张翔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郭锐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合议庭成员简介:
郑戈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
1993年至1998年在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攻读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0年至2004年游学北美,先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杜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习和讲学。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任教于香港大学法律学院。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宪法、比较宪法和法理学。
主要作品有《香港司法如何做到无惧无私?》、《公民权的身份、财产与契约维度:一种基于公共信托原理的公民权理论》等,有多本译著。
汪庆华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哈佛大学法学硕士。曾任《北大法律评论》主编。耶鲁大学中国法中心访问学者,牛津大学奥利尔学院访问学者。曾多次前往欧洲、美国、香港、台湾等地进行学术考察和交流。目前任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主要在宪法行政法、公法理论、英美法和法律社会学。
主要作品有《中国基层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经验研究》、《名誉权、言论自由与宪法抗辩》等。
刘权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首批青年“龙马学者”,数字经济与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人工智能与网络法教研室主任。《财经法学》编辑。德国汉堡大学访问学者(2012-2013),北京大学法学博士。自2014年7月起,任教于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宪法学、网络法等。
在《中国法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发表评论20余篇,主编、参编《电子商务监管导论》《行政诉讼法教程》等著作10余部。
张翔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软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第二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009.10-2010.10曾任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宪法学、法学方法。
主要著作有《基本权利的规范建构》《宪法释义学:原理 技术 实践》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等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主编《宪法学》等多部 。
郭锐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哈佛大学法学博士(S.J.D.),法学硕士(LL.M),哈佛大学法学院残障人项目(Harvard Law School Project on Disability)研究员;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外国法查明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外国法查明研究中心首批外国法查明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司法、法律与发展、金融管制、人工智能的伦理与管制。
主要作品有《中国大陆的现金贷监管及其经验——金融科技语境下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受教育权和宪法司法化》等。曾参与起草商务部《外资法修订立法专家建议稿》。